开栏的话配资之家网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人民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为更好发挥先进引领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推荐,8月10日起,人民法院报二版开设“立案信访诉服工作先锋榜”专栏,刊登部分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全面展现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个人的亮点工作和闪光事迹,为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提供有益经验。敬请关注。
深夜10点,法官在电话里耐心地与当事人沟通案情;下午5点,立案大厅窗口人员与时间赛跑,守护企业利益;堆积如山的案卷前,法官助理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层层叠叠的纸页间细细搜寻……这三个故事,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们的日常,他们以司法之温度、速度、精度,擦亮立案快审工作的“金字招牌”,跑出公平正义“加速度”。
北京一中院立案庭全体干警。 马相桐 摄
司法温度:深夜11通电话,融解亿元“坚冰”
“沈法官,都晚上10点多了,您还在忙啊?”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惊讶与敬佩。夜色已深,沈霞法官顾不上疲惫,第11次拨通了当事人电话。电话线两端牵动的是一起标的额高达1.7亿余元的买卖合同纠纷。
这场纠纷的起因是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合作。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金额高达1亿余元的买卖合同,本是携手共赢的合作,却因B公司无法按合同约定供货而陷入僵局。A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急需追回预付款并获得违约补偿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将B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返还预付款并支付逾期交货违约金。但B公司逾期交货也是受到案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
一边是燃眉之急,一边是客观困境,简单判决恐难两全,怎么办?
沈霞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合同细节。原来,B公司早已将预付款转付给案外人C公司,而C公司却因国际战事无法供货,三方曾约定C公司就预付款返还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关键一招:引入C公司!
说服C公司加入调解,线上线下多轮商谈,释法明理,寻求共赢点……终于,对抗的“坚冰”在司法暖流中消融,双方就违约金赔偿数额达成一致,调解成功,案结事了人和。
“尽职尽责为企解忧,秉公执法公正高效”——送来的锦旗,赞美的不仅是结果,更是那份穿透冰冷的法条,直抵人心的司法温度。它让陷入绝境的企业看到了“生”的希望,也让双方探索到共赢的可能。
“调解往往就是‘最优解’!”北京一中院立案庭庭长李军表示,“我们深谙‘和为贵’之道,全力构建‘非诉机制在前,诉讼审判断后’的多元解纷格局:对外,牵手人社部、中小企业协会等调解力量,汇聚八方解纷合力;对内,巧用‘互联网+调解’‘线上+线下’组合拳,数字赋能实现异地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在‘人才+技术’的双轮驱动下,调解成功率持续攀升,群众诉累切实减轻。”
沈霞(左二)团队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 原月 摄
司法速度:与时间赛跑,9小时抢回企业“信用生命线”
“法官!救急!明天缴不了税我们就上失信名单了!”下午5点,一位女士冲进立案大厅,声音急切地说,她所在公司基本户被冻结,50多万元税款无法划扣,“明天截止!税款划不了,公司信用、招投标、银行贷款全完了!”
值班员章倩迅速核实:来访者所在公司是一起仲裁保全案件的被保全人,解封申请今天下午已通过北京仲裁委邮寄至北京一中院。
立案庭章倩(右一)在立案窗口接待当事人。 耿冬 摄
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命。章倩立即审查,确认材料齐全,与保全申请人核实案款已付,符合解封条件,但解封需制作文书、执行部门操作、银行确认……彼时已近下班点。
“急事急办。”章倩当机立断,与团队成员张治等快速沟通方案,同步向庭领导汇报并获全力支持,立案窗口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灯光下,身影穿梭,键盘敲击声密集。“文书出来了!”值班员张娈认真校对材料后,飞奔送至执行一庭;晚上8点,执行一庭完成线上解封操作;凌晨2点,银行解封账户!这场9小时的司法救援,不仅守护了企业的纳税信用,更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速度与激情”。
立案庭章倩(右二)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 张晓梦 摄
“保”得准,“解”得快!李军道出秘诀:立案庭着力打造仲裁保全“高速通道”,专业保全团队深入研讨,制定《仲裁保全案件办理程序规范》,优化审批,“快批快立”,为顺畅仲裁裁判、解决纠纷构筑坚实屏障。同时,对企业因保全影响经营的解封请求,坚持“快裁速解”,确保财产“活封活用”,为企业撑起权益“及时伞”。
司法精度:万页案卷寻证,守护市场交易“公平基石”
“印法官,太感谢了!那40多万元,真是给我们企业‘止了血’啊!”这通感谢的电话,将法官助理印鹏的思绪拉回到了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前。
立案庭印鹏(左一)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 王伟 摄
这是一起400余万元的图书印刷款合同纠纷,印刷公司与图书公司常年合作,但双方合作模式特殊——微信下单、随即开印、事后倒签合同、凭送货单结算。纠纷爆发后,双方对账目各执一词,30多份合同、300余张订单和送货单搅成一团乱麻,关键付款证据缺失,事实扑朔迷离。
调解无果,合议庭对基础证据初步审查后发现材料之间缺少明确、直接的对应关系,难以计算是否存在未付款项及金额,案件进入审理“深水区”。
真相到底在哪?印鹏一头扎进近万页的证据海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不起眼的手写《总欠款备忘录》浮出水面——记载清晰,逻辑连贯,与其他证据不冲突!这把“关键钥匙”打开了“事实之锁”。最终合议庭根据这份备忘录并结合已有材料及查清的事实,依法作出裁判,为印刷公司成功挽回40余万元损失。
精度是实现公平的必要条件,而公平则是司法工作的终极意义。该案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以毫厘不差的司法精度,捍卫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基石。
归纳快审集中案由、搭建模式化流程、实施要素式审判……既要“快”,更要“准”!在快审跑道上,立案庭始终紧握“精度”方向盘:完善法官助理、书记员工作规范,优化分工,规范流程,“火眼金睛”审查卷宗,抽丝剥茧还原真相;专业法官会议“把脉会诊”,每月通报案件改发情况,每年召开立案快审辖区片会,力保法律适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捍卫司法公正生命线。
温度暖人心,速度赢生机,精度护公正。这“三度”交融,正是北京一中院立案庭干警将“如我在诉”刻在心上、落在行动上的生动写照。他们用一项项创新实践,在多元调解、非诉保全、速裁快审的考场上,奋力书写司法为民的亮丽答卷。
“擦亮立案快审‘金字招牌’,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军表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淬炼司法的温度、速度、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赵岩 | 通讯员:尹佳雯 赵泽宇 王亚楠
责任编辑:王焕平|联系电话:(010)67550703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逯璐
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